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39篇
  免费   11518篇
  国内免费   20861篇
化学   42187篇
晶体学   2613篇
力学   4339篇
综合类   2245篇
数学   9700篇
物理学   28134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585篇
  2022年   2027篇
  2021年   1984篇
  2020年   2024篇
  2019年   1914篇
  2018年   1835篇
  2017年   2774篇
  2016年   2043篇
  2015年   2980篇
  2014年   3662篇
  2013年   4720篇
  2012年   4760篇
  2011年   5207篇
  2010年   5082篇
  2009年   5325篇
  2008年   5840篇
  2007年   5231篇
  2006年   5170篇
  2005年   4337篇
  2004年   3327篇
  2003年   2490篇
  2002年   2450篇
  2001年   2524篇
  2000年   2571篇
  1999年   1537篇
  1998年   774篇
  1997年   588篇
  1996年   560篇
  1995年   538篇
  1994年   560篇
  1993年   515篇
  1992年   498篇
  1991年   323篇
  1990年   307篇
  1989年   323篇
  1988年   285篇
  1987年   239篇
  1986年   225篇
  1985年   146篇
  1984年   149篇
  1983年   135篇
  1982年   103篇
  1981年   81篇
  1980年   71篇
  1979年   87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19篇
  1965年   35篇
  1959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运用离子印迹技术,以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锚定剂,将功能单体直链聚乙烯亚胺(PEI)接枝在MCM-41分子筛表面,选择镱离子作为模板离子,以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备出基于MCM-41表面的镱离子印迹聚合物Yb(Ⅲ)-IIP-PEI/MCM-41,并以同样的方法制备非离子印迹聚合物(NIP-PEI/MCM-41)。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Yb3+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确定了Yb(Ⅲ)-IIP-PEI/MCM-41对Yb3+的最佳吸附条件及选择性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Yb(Ⅲ)-IIP-PEI/MCM-41和NIP-PEI/MCM-41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29.93和99.27 mg/g;印迹材料对Yb3+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平衡在40 min的时候基本可以达到,可以利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其吸附过程;Yb(Ⅲ)-IIP-PEI/MCM-41对Yb3+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同时也具有很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成功地将MCM-41和离子印迹聚合物的优点结合起来,制备出一种对稀土Yb离子既有高吸附量又有高选择性的吸附材料,为进一步将其应用在处理实际废水,分离回收低浓度稀土废水中的稀土元素等方面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海藻酸(alginate)是一种天然多糖,是直链键合的β-D-甘露糖醛酸(M)和α-L-古洛糖醛酸(G)的无规嵌段共聚物[1].在海藻酸水溶液中加入钙、铜、锌、铅等二价正离子,能够形成凝胶;其中钙-海藻酸凝胶在细胞输送、组织工程等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2,3].影响海藻酸凝胶化的因素包括海藻酸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M/G值和序列分布、溶液浓度、正离子种类与浓度等[4,5].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溶胶-凝胶法并辅以超声技术制备了CaSiO3∶(Pb,Mn)发光材料,对合成物运用荧光光谱、DTA-TG、XRD、FTIR、TE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制备时的物料配比、超声时间及焙烧温度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找到了最佳的合成条件。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其荧光强度约为高温固相法样品的2倍,平均粒径则降低约300 nm。  相似文献   
994.
水相中一些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作为有机合成反应的介质具有价廉、安全、无污染、产物易于分离等优点. 综述了近年来水介质中一些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进展, 这些反应包括氧化、还原、烯丙基化、环加成、克来森、迈克尔、维悌希、缩合、偶联、自由基、有机光化学、取代等.  相似文献   
995.
Recently, low dimension nanostructures have gain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technological potential as unique types of nanoscale building blocks for futur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nd systems. Semiconducting composite nanomaterials, which can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two or more components, have been the focus in the area of nanomaterials synthesis and device application.In this paper, we report our work on the preparation of composite nanomaterials based on CNTs.CNTs were coated by organic or inorganic species via novel and facile methods (Fig. 1 and Fig.2).These functional CNTs based composites show eminent prospects and opportunities for new applications in a wide variation of areas.  相似文献   
996.
PET-HBT嵌段热致性液晶共聚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晶高分子材料具有相当高的强度和模量,被誉为当代超级工程塑料.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4-丁二醇为主要原料,经熔融酯交换合成双-对羟基苯甲酸丁二醇酯(BBHB);以四氯乙烷为溶剂,采用溶液缩聚法将过量的BBHB与对苯二甲酰氯(TPC)合成端基为BBHB的齐聚物(PHBT);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为原料,经熔融酯交换合成对苯二甲酸双β-羟乙酯(BHET),然后采用溶液缩聚法将BHET与少量的TPC合成端基为TPC的齐聚物(PTET);最后以PHBT与PTET为原料,以四氯乙烷为溶剂,采用溶液缩聚法合成目标共聚酯(PET-HBT)。研究了共聚酯的双折射现象及热行为;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试共聚酯的织态结构并用FTIR表征了共聚酯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997.
IntroductionElectrontransferreactionsarethekeystepsinphoto synthesis ,respirationandmanyotherbiochemicalprocess es.1Cytochromeb5isaredoxproteinexistingwidelyinnature ,whichactsasanelectron carrierduringvariouselectrontransferprocessesinthebiologicalsystem .2Cytochromeb5isamembraneproteinwithmolecularweightofapproximately 16kDa ,ofwhichthehydrophobicC terminaldomainanchorscytochromeb5tothemem brane ,andthehydrophilicN terminaldomaincontainshemeprostheticgroupandexhibitsthebiologicalfunctionsof…  相似文献   
998.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锰酸锂(o-L iMnO2),并对其进行了N i2+掺杂改性研究,优化了层状L iMnO2的合成路径及制备条件.采用XRD、充放电实验和交流阻抗测试方法研究了N i2+的掺入对o-L iMnO2充放电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 i2+的掺入明显提高了锰酸锂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抑制了循环过程中电池阻抗的增加.  相似文献   
999.
1000.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研究了SO(c1∑-)的猝灭动力学过程.获得了SO2,O2,CO2,N2,He,CS2,CH3OH,C2H5OH,C3H7OH,C4H9OH,CH3COCH3,C6H6 CH2Cl2,CH2Br,CHCl3,CCl4等16种分子与SO(c1∑-)发生猝灭反应的速率常数.初步分析表明:醇类分子CnH2n+1OH(n=1,2,3,4)中的C-H键的数目与其对SO(c1∑-)的猝灭速率成正比;CO2,N2等非极性无机小分子对SO(c1∑-)的猝灭作用不明显,强极性分子SO2对SO(c1∑-)的猝灭作用较强.卤代烷烃中的卤素原子的大小对SO(c1∑-)的猝灭过程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而氯代烷烃中氯原子的个数与猝灭速率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